你是不是曾經在心裡種下成功的種子,希望有天開花結果,然而你嘗試過施肥、灌溉或任何方法,看著那株冒芽後就沒有動靜的植物,是死去、抑或還有希望?
光是立志還不足以成功,高效策略才是重點。好比想去某個地點,你確實開始邁開步伐,然而卻迷失方向,反而越離越遠,最後落得兩頭空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本指導策略,《與成功有約》就像一本極好的地圖,堪比Google map的精準。
為何說《與成功有約》是一本高效的成功學著作?是因為作者相信兩件事:第一,作者認為成功與人性有關,第二,作者認為每個人可以掌握成功。什麼意思呢?
作者Stephen R. Covey,是一名管理領導專家,書中不乏提到他遇過的各式例子,當他提出解決策略時,發揮他的專業──從人性觀點出發,既然管理領導的對象是人,就要使用人人可以接受的方法。因此相較其他成功學的書,作者提出的方法貼近大眾與人性,讓成功不再遙不可及。
請注意,Covey指的成功不是「出名」,而是你想要的「未來模樣」,Covey分享七個習慣,提供讀者開啟高效能,通往成功之路。下面我會針對獨立自主、發揮影響力、持之以恆其中三個重點討論,一旦掌握這三點,才算打開Covey成功學的大門。
一、成功第一式:獨立自主
你有沒有覺得我們眼中的成功人士,都像太陽自體散發光熱?沒有一個成功人士的光芒來自他人,而且他們不斷產生光熱,不受他人影響,這就是獨立自主的樣貌。
如何判斷你可以獨立自主?第一步就是主動。主動太重要了,從生活、工作到人際關係,主動與被動的人的結局大不相同,主動的人積極掌握身邊的細節與機會,自然能照料大小事;反之被動的人,任由環境牽引,永遠在應付環境的變因。積極主動帶來的好處不只是能妥貼處理生活,更在於「機會」的降臨,想想一個總是埋頭苦幹的人、和一個爭取工作的人,老闆會選誰?懂得爭取的人,別人會感染你的積極態度,而認定你是「積極主動」的而喜歡你,之後有事也會慣性想到你,產生良性循環,所以積極主動的人機會一個接一個上門,最終變成我們眼中的成功人士。
不過你可能會擔心,如果我只專注爭取而不顧及他人感受,會不會無意間惹毛別人?答案是:有可能,不過請注意別人生氣跟你爭取機會有關嗎?一點關係也沒有,他生氣的原因千奇百怪,可能是當天心情不佳、性格上容易忌妒等等,這些都不是你造成的,反而是他應該要消化的「責任」。成為獨立自主的人,除了態度要主動積極,也要注意好不容易生起的火焰可不能被外在吹熄,為了不受制他人,你需要學會區分清楚「責任歸屬」,也就是分辨哪些可控、不可控。我們再用上面的例子,如果之後演變成他討厭你,情況變成完全「不可控」,你不可能改變他人喜歡或討厭的情緒,既然你什麼都做不到,又何必在意呢?當把責任歸給對方,你就有把對方拋諸腦後的痛快,再也不會被他牽著鼻子走。
能夠積極面對人生時,代表你擁有人生的主導權,可以「領導」自己的方向。Covey認為不要「管理」而是「領導」,這兩者的差異在哪?「管理」是有效做好事情,「領導」則是確定所做的事正確,如果一個團體只顧管理而不重領導,每個成員只忙於跟上管理者訂的時程表,瘋狂投入工作,但到最後發現方向不對得打掉重練,為了不發生如此悲劇,領導者的功能就非常重要,打造共同的目標,清楚明白的目標使所有人能直道而行。我們不同樣也需要領導者、明確的方向嗎?只是領導者就是我們。
首先我們要發掘自己的使命,思考你降生在世界上的原因,除非完成使命否則你的人生不完滿,如此有意義的使命,正是「原則」的雛型。「原則」等於是人生的指導守則,「把人生比喻成電腦,我們也就是程式設計師。」Covey舉了貼切的比喻。我們擁有這部電腦的所有權,灌進去的程式就是「原則」,所有行為就可以依原則發動,幫助你達成理想。
接下來當然就是「原則」的內涵,儘管使命只有一,但你卻分為不同的「角色」,妳可能是女兒同時也是人母,每個角色都是為了幫助你達成使命,然而雖然這是自身的角色,但角色間也常會「吵架」!為了平衡角色、讓他們好好達成使命,我們就需要「原則」當法規,無論如何照原則就對了。而每個角色該遵守的原則是什麼?妳需要幫每個角色寫劇本,讓你了解你進入這個角色時該怎麼詮釋和發揮。以我為例,我為「老師」這個角色設計的劇本是:看重學生的價值與需求,我站在「教育」的角度做衡量,為學生的未來適應做預先考量。有了原則,我們更全盤了解自己的應該與不該,也減少自我衝突的時候,更重要的是原則帶我們通往使命,那個我們知道自己將攀登到的位置。
二、成功第二式:雙贏
成功人士的成功,你我都付出貢獻,想想如果沒有我們的認可與陪襯,他們只能回歸平凡。可見成功不是個體而是群體的事,除非你願意如同梵谷,被動等待他人來發掘你的價值,可是請記得梵谷生前深受不被理解的折磨。成功需要他人的認同,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等價計較下來我們要先理解別人、尊重別人,運用溝通方法,讓自己成功和他人連線。
溝通是由聆聽和表達所組成,即便知道溝通的重要,但我們真的掌握這兩項了嗎?聆聽最容易漏餡的地方,在於其實我們對於對方講的一點也不感興趣,只是表面敷衍著,我們自身也會察覺到這種惡意而反感,專心聆聽可說是我們的門面,但「對方真的很無聊呢?」,你可能會有這個困惑,那麼請你先捫心自問:為什麼你會無法接納他人的想法呢?是不是出自於本身不習慣包容異見,或者甚至輕視對方,就算你想否認,這些內心黑暗也會透過不專心,而洩密給對方。聆聽是理解對方的重要手段,如果不排除內心的偏見,雙方的關係也只會流於表面。
華人的社會裡,有著謙遜禮貌的文化,因此我們普遍不敢表達意見,尤其是女性,一心只想當別人眼中的「好女孩」,不敢表達意見,漸漸地所有人也就會忽視妳的感受,更加為所欲為。我們要先認清:「表達意見」絕對不是沒禮貌,而是告訴別人你的需求,包括「拒絕」,主動為自己發聲,才有資格享受爭取來的甜美。「成熟是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與信念,又能顧及他人的想法與感受」,溝通是兩人的事情,雙方是平等的,顧及雙方感受才是有效的溝通。
良好的溝通也就開啟了「雙贏」的契機,「雙贏」顧名思義就是讓雙方獲益,這是最佳的結局。想要雙贏得先否求諸己:為什麼我們會慣性和他人競爭呢?因為我們內心匱乏,急著想拚過別人收穫所有,心裡富足的人會毫不猶豫地分享,連利益他們也願意捨得,久而久之他們也就養成一批忠實的粉絲,無論他們想要表達理念或者開發顧客,粉絲都是最佳的資源。「雙贏」思維是得到1+1>2的力量的最佳人際關係。
三、成功第三式:持續發揮影響力
講完變成獨立個體到加入群體,成功的方法也到一個段落,但學會方法後,有沒有動機執行呢?所以我們的思維需要套用進步觀,也就是相信自己一切操之在己,自己握有成功的鑰匙。思維的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,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務,科學家已經證實大腦是有可塑性的,我們雖然不能提高智商,卻可以幫自己塑造成功的思維路徑,藉由累積經驗,大腦也會習慣使用成功的思考途徑,雖然一開始養成習慣時會痛苦無比,一旦養成就可以倒吃甘蔗,這也是Stephen強調的,成功不是一夕致富而是水到渠成。轉緊妳的進步觀發條,朝著設想的成功前行。
自我成長的同時,周遭的人更是不能忽略,除非你想變成討厭鬼。進步的同時能量也就散發出來,這種正面力量對他人是種支持,此時可別吝於分享,分享正是發揮影響力的時刻,是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時機,你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大,隨著舒適圈的擴張,妳也會受益於他人的力量。記得前面「雙贏」的重要,不要忘記持續發揮妳的影響力。
所謂「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」,書本到了尾聲,想不想改變取決在自己。Covey雖然自己已經熟悉方法,但還是勤快修改自己的原則,並隨時檢討,他的信念是「每天都做好成功的一天」,積沙成塔,最終達成他的理想。大師尚且如此,何況是我們?照Covey的方法是項大工程,很有可能會改變你原本習慣的生活模式,如果你想像大師一樣,那就是拿出決心,勇敢面對改變。
我是個不相信成功學的人,但《成功有約》讓我產生「我也想變成這樣!」的動力,因此特別打了「濃縮文」給各位。書中我不但看見這些方法符合心理學,更感受到Covey的真誠,他真心推薦我們使用這些好方法,所以我也開始練習。目前練習的時間還不長,之後我會在補充練習時可以運用的工具,或者心理學概念,以及分享我自己遇到的問題。
「To be or not to be。」哈姆雷特的猶豫不決,導致自身的敗亡。你呢?是掌握自己的人生,還是受制環境?別忘記你有權選擇成功,方法Covey都交給我們,只等著我們開始。
《與成功有約》 作者: Stephen R. Covey
推薦指數:@@@@@/5
實用指數:@@@@/5
內容有趣度:@@@@/4
閱讀負擔(輕鬆指數):@@@@/4
適合對象:想有一番作為,卻不知如何開始的人,這本書可以幫助你設定目標和培養心態~
博客來連結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53548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