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這篇可以看到關於〈出師表〉的:

一、〈出師表〉的創作動機?

二、〈出師表〉何以有溝通問題?

三、〈出師表〉有哪些溝通問題?~搭配文本解說

四、〈出師表〉溝通問題如何解?~搭配教學活動

 

「讀諸葛亮《出師表》不墮淚者不忠,讀李密《陳情表》不墮淚者不孝,讀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不墮淚者不慈。」從這句話可以知道《出師表》的崇高地位,讓它不至跌出高中古文15篇的範圍之外,但排除諸葛亮的名氣和文章裡的忠心耿耿,這篇文章可以給現代學生什麼啟示呢?

 

一、〈出師表〉的創作動機?

蜀漢章武三年(223 年)春,劉備病重,向諸葛亮囑託後事。據《三國志.諸葛亮傳》所載,劉備謂亮曰:「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國,終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輔,輔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」亮涕泣曰:「臣敢竭股肱之力,效忠貞之節,繼之以死!」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:「汝與丞相從事,事之如父。」

劉備去世後,諸葛亮繼續輔佐後主劉禪,整理國政。蜀漢後主建興四年(226年),魏文帝曹丕(187-226)病逝,子曹叡(205?-239)即位,是為魏明帝。眼見曹魏遭逢大喪,諸葛亮認為機不可失,遂於建興五年(227 年)屯兵漢中,準備北伐曹魏。 當時,後主劉禪年二十一,少不更事,資質平庸,又寵信宦官黃皓。諸葛亮擔心北伐期間,後主不知長進,使小人把持政權,於是出征前上表後主,勸諫後主要廣開言路、執法公正、親賢遠佞、自謀自強,不忘先帝遺詔,以復興漢室為己任。

 

二、〈出師表〉何以有溝通問題?

所謂「表」,是古代給皇帝的請求文書,期望皇帝可以聽取意見,我們就往後蜀漢滅亡的結果來看,《出師表》似乎沒有扭轉成功,劉禪根本沒有聽進去,等於說這是場無效溝通。

以往讀此篇,往往我們都是代入諸葛亮的心境,而感動地痛哭流涕。現在我們何不想一想我們是阿斗,一個年輕人收到一封信,裡面不斷提我古板的老爸、講我不喜歡的教條、說我不懂的豐功偉業,會有什麼感覺?一定覺得有夠囉唆、有夠煩吧,既然如此我們也不能太怪阿斗「扶不起」了。

諸葛亮的溝通問題何在?熟悉《三國演義》的人都知道,諸葛亮足智多謀,是治國之材,但問題是你不是劉禪啊!縱使你再如何飽讀詩書,阿斗沒有你的聰明也吸收不了,除非你先降低程度,再用他能理解的說法,或者他願意接受的內容,否則也是「有理說不清」。

 

三、〈出師表〉有哪些溝通問題?~搭配文本解說

原因1:用先帝給劉禪壓力

「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敝,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!然侍衞之臣,不懈於內;忠志之士,忘身於外者,蓋追先帝之殊遇,欲報之於陛下也。」

整篇文章諸葛亮數次提到「先帝」,目的有兩個:第一,提醒劉禪不要忘記劉備遺訓;第二,提醒劉禪現在臣子之所以為陳,是看在劉備的面子上。這層意思有可能造成兩種效果,一種是劉禪心生警惕,另一種就是對自己的老爸更加厭惡,我認為青少年大部分會出現第二種心態。第二,提醒劉禪臣子之所以為臣,是為了你爸,那麼當劉禪不再為劉備的遺願努力呢?誰曉得這些臣子會有什麼行動。

原因2:安插自己的人馬,沒有給劉禪空間

「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;親小人,遠賢臣,此後漢所以傾頹也。」

劉禪寵信宦官,是諸葛亮臨行一大擔憂,因此諸葛亮推薦費禕、董允,希望劉禪可以好好運用人才。這段精闢的忠告,背後隱藏諸葛亮極大的焦慮,也就是他不信任劉禪,認為他定會不辨是非,而人是一種奇特的生物,往往有人為我們貼上負面的標籤,我們便也靠向負面,產生「我就爛」的心態,閱讀文章的劉禪於是如實反應出來。

原因3:自顧自說話

「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顧臣於草廬之中,諮臣以當世之事;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。後值傾覆,受任於敗軍之際,奉命於危難之間,爾來二十有一年矣!」

整篇文章的高潮在諸葛亮自述自己故事的一段,往往使讀者感動落淚,他也暗自希望可以感動劉禪。然而說服人最忌諱的,就是只講自己的事,沒有與對方連結,就算諸葛亮的故事多麼感人肺腑,事件當下劉禪不過是個孩子,對他而言不過是床邊故事罷了。

分析〈出師表〉的隱含意思,就能看到諸葛亮對劉禪有極大的不信任,且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劉禪身上,這樣的溝通只會造成劉禪更大的壓力,想逃避諸葛亮。

身為老臣,諸葛亮可不可以好好說話呢?

四、〈出師表〉溝通問題如何解?~搭配教學活動

發現文章的溝通問題後,可以帶學生一起思考怎麼協助諸葛亮改善溝通方式,以下是我想到的一些解法~

解法 1:了解劉禪的困難和目標

了解對方的需求,是開啟溝通的第一步。劉禪應該也希望自己能做位明君,但他不知道怎麼做,可以藉由聆聽了解他的困難卡在哪裡,還有了解他想做怎麼樣的國君。這件事非常重要,諸葛亮需要認知到,劉禪跟他爸爸是不一樣的人,也不會有同樣的目標,要讓人成功的方法只有一個,引導他找到自己的目標,並且協助他達成。

解法 2:鼓勵的口氣

鼓勵,絕對是所有口吻裡最重聽的,平庸的劉禪大概很少聽到讚美,久而久之他也不覺得自己有能力,而「妄自菲薄」。諸葛亮可以先透過鼓勵,增強劉禪的信心,讓劉禪知道很多事他可以靠自己,而不會依賴其他人的意見,這樣也解決了「親小人」的情形。鼓勵看似不起眼,但卻是個簡單又有效的增強法。

解法可以做為給學生的引導,學生可以依據引導,寫出實際的內容,甚至產出「新的出師表」。

供各位現場夥伴參考囉~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尚老師 的頭像
    尚老師

    尚老師的課後私教

    尚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