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身為內向者在這個世界,是不是覺得格格不入?想法很多、沒辦法快速反應、有你的地方很容易很「解」,這些困擾該怎麼辦呢?

張瀞仁在《安靜,是種超能力》提供好的方法!

【向書取經】內向也沒關係──《安靜,是種超能力》給內向者的職

(圖源:張瀞仁個人網站)

一、內向者的特質

 

(一) 獲得精力的來源為內在世界

內在世界指的是思想與情緒,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獨處不受打擾,內向者就會感到焦慮不安。性格內向者需要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內在,需要安靜的時刻與地方,進行全面性的問題思考。

(二) 語言模式速度慢

內向的我最常被人討厭的就是想法、說話很慢,原來這是有緣!傾向深度思考、使用長期記憶,這兩者會讓思考變得繁複,導致內向者的反應不如外向者,溝通內容上也比較具有結構性。

 

二、身為內向者的同感

同為內向者,看完這本書非常感同身受,長年以來我也因為身為一個內向者,在很多社交場合受挫,覺得「自己為什麼不如其他人反應快」、「自己為什麼不能長期維持高能量」等問題所苦,我一直努力嘗試改善問題,現在看到其他內向者也是如此,原來自己不是單打獨鬥,有種被同理的感覺。

這個世界雖然對外向者有利,但作者也並未將外向者他者化,反而也能同理外向者遭遇的困難,同時也很願意藉助外向者的優勢,來協助自己。想要成功不能只是困在自我族類,更需要的是找到雙贏的可能。

 

三、身為內向者,看完書我給自己的練習

Q1 讀者問題:內向的人常常在社交場合很累怎麼辦?

前往社交場合:以交朋友的心態出發

作者建議內向者不要心急表現自己,而是帶著真誠的心,不帶目的性,可以讓自己放鬆下來,也可以讓別人感覺舒服。

身在社交場合:慢慢融入

不要強迫自己光芒萬丈地現身,只要慢慢靠近小團體的對話,從微笑、回應開始,再找時機表達意見就好。重點放在「有意義的連結」,而不是說了多少話,內向在更要把精力放在「說對話」上。

Q2 讀者問題:內向的人在職場上如何自處?

建立舒適圈:從交一個朋友開始

從壓力最小的開始,交一個朋友可以透過內向者擅長的一對一溝通,而朋友也可以把陌生環境變得比較友善。

表達:提前準備

職場上常有要報告的時刻,不論是上台還是跟上司報告,都令內向者壓力山大,因次內向者需要提前作準備,可以在家裡準備講稿、模擬練習等等,降低緊張帶來的變數。

記得要預留準備的時間!

表現:優雅的自誇

有五個方法包括:拉近距離、對成就心存感激、自我調侃、幽默、簡短的自我廣告詞,內向者雖然沒有辦法瞬間抓住他人眼球,但內向者可以使用擅長的方式:擬定策略與執行計畫,轉換其他方式,為自己爭取機會。

Q3 讀者問題:討厭自己的內向怎麼辦?

將缺點轉換成優點

面對內向者遇到的社交困難,作者都能以很好的心態面對,令我很佩服,我想她能夠想出這麼多的策略,想必也是歷經長期累積,不停地遭遇挫敗而得出的結果,她需要足夠正向的能量,鼓勵自己前行。

她的策略核心宗旨是「接納」,面對內向她選擇發掘優勢。任何事物都存在著雙面性,比如:內向者的話少,可以解釋成「害羞」,但同時也可以解釋為「謹言慎行」,端看個人用何種眼光看待。

內向並不應該是個標籤,重點是自己有沒想為自己改變些什麼

了解自己是內向者後,可以同理自己的處境,不過我認為不該受限於內向者的身分中,如何作為內向者好好的自處與待人,是自我覺察後的下一步。

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列出的各種策略,她會針對各種不同情境,從想要達成的目標回推執行策略。這些都是源自於了解並善用自己的優勢,來彌補不擅長的部份,歸根究底個人還是要意識到自己想要改變,進而主動符合自己的需求做調整。

 

→ 作者張瀞仁很無私地分享,是一個人美、聰明又厲害的內向者,可以去這裡找她:

https://injill.com/tw/about/

→ 《安靜,是種超能力》購書連結由此去
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94006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尚老師 的頭像
    尚老師

    尚老師的課後私教

    尚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