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看電視學歷史】 大家來找碴之〈花木蘭〉的10大問號

小時候看〈花木蘭〉總是熱血沸騰啊,長大後再看就會想大叫:這不是我知道的木蘭!不符合史實啊!

〈花木蘭〉改編自傳統詩作,來回憶一下〈木蘭詩〉吧,推測是北朝民歌,講述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,動畫由迪士尼──西方人眼光──改編,呈現出來也就免不了摻雜西方對中國文化的錯誤認識。

下面的10大歷史問號,你找的到嗎?考驗自己的歷史常識,題目下有附可找到答案之處,詳解附在最下面喔。

 

【看電視學歷史】 大家來找碴之〈花木蘭〉的10大問號

No1 匈奴

動畫裡的反派單于,指的是匈奴人首領。匈奴是秦漢兩朝最大的外患,從戰國時期,各國已開始修築長城,為了抵禦匈奴入侵,動畫一開始的長城功用是正確的。

但根據〈木蘭詩〉的年代,推測大概為南北朝時期,且以詩風判斷作品應屬北朝民歌。當時北朝正值五胡亂華,也就是北朝人自己就是外族,所以國家當然不用長城抵禦外族,木蘭也不用上戰場打單于,不然可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呢。

(參照:國中第3冊中國史(上)、高中第2冊中國史(全))
 

【看電視學歷史】 大家來找碴之〈花木蘭〉的10大問號

No2 紫禁城

動畫裡李翔帶著大軍凱旋而歸,皇帝在皇宮迎接他們,建築有高大的牆、紅色磚瓦,還有方正的格局,可以合理認為正是紫禁城,現稱故宮。紫禁城為明清兩朝的皇宮,出現在南北朝當然不可能了。

(參照:國中第3冊中國史(上)、高中第2冊中國史(全))

 

【看電視學歷史】 大家來找碴之〈花木蘭〉的10大問號

No3 

〈花木蘭〉中媒婆考木蘭倒茶,看看她有沒有資格成為好媳婦。提到茶可說在中華文化中佔了重要地位,中國最早在漢朝就有茶的紀錄,不過當時只發現茶葉有特殊香氣,作為藥草還沒有泡成茶水,甚至到唐朝茶還是用煎的,真正的泡茶文化是到宋朝才發展出來的,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都喜歡,宋朝的茶館文化也是因為泡茶文化才應運而生,至明清兩朝,泡茶已經與生活習俗密不可分,從紅樓夢等小說便可窺知一二了。

婚俗中女方要倒茶給父母與公婆,來表達自己的孝心,這也就是為什麼動畫中媒婆要看木蘭倒茶,可惜還在南北朝,泡茶還沒出現呢。

(參照:高中選修歷史第5冊)

 

【看電視學歷史】 大家來找碴之〈花木蘭〉的10大問號

No4 火藥

動畫中木蘭用火藥轟掉雪山,埋掉單于大軍。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,而中國即便很早就有使用火藥的技術,也是為了煉丹而發展出來的,真正把火藥當作武器,目前最早的紀錄出現在唐朝,這樣看來,南北朝的木蘭用火藥炸雪山看來是不太可能了。

(參照:國中第5冊世界史(上))

 

【看電視學歷史】 大家來找碴之〈花木蘭〉的10大問號

No5 耕種

〈A girl worth to fight〉呈現木蘭往北征戰,這段符合原著中「旦辭黃河去,暮至黑山頭,不聞爺娘喚女聲,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」,出現插秧的場景,從水的高度推測是水稻,地理景觀不符啊。中國土地廣大,北方與南方在氣候條件上很不相同,也導致了文化差異,俗話說:南船北馬、南稻北麥。北方雨量較少,因此該以麥作為主。

不過在這首歌中的山地景色,不得不要稱讚繪師,在這首歌裡的風景特別用中國山水畫的風格,除了能享受傳統藝術的美感,也讓外國人認識中國的藝術風格,真心讚美繪師的用心。

(參照:國中地理第3冊中國地理(上))

 

【看電視學歷史】 大家來找碴之〈花木蘭〉的10大問號

No6 熊貓

木須龍為了讓李翔出兵,要假造將軍快遞,誰知阿汗馬不肯配合,只好找熊貓當坐騎。熊貓是代表中國的動物,現在熊貓的棲息地以中國西南的四川省為主,身為北朝人的木蘭,應該身在北方,與適合南方溫暖潮濕的熊貓,可是間隔一大段距離,木須龍要即刻找一隻熊貓當快遞應該很難喔。

(參照:國中地理第3冊中國地理(上))

 

【看電視學歷史】 大家來找碴之〈花木蘭〉的10大問號

No7 

木須龍是動畫中可愛的動物配角之一,取自中華文化中的「龍」。龍在中華文化中代表祥瑞了象徵,中國早在石器時代就有龍的文化,華北地區的仰韶文化遺址就出土不少有玉器雕刻成龍的圖案,神話中黃帝最後被龍載到天庭,也可以窺知龍在中華文化中的意義。

龍在很早以前就有祥瑞、崇高等意義,因此歷代的皇帝們多藉龍代表自己,或者硬說自己的母親夢到龍生下自己,來鞏固身為天之驕子的尊榮。在皇宮中皇帝使用的物品,也多會綴加龍字,來凸顯皇帝的不凡,比方說:龍袍、龍椅等,由此可看出龍的身分是非常崇高的,一般的平民百姓家中應該是不會出現龍的圖案,而木蘭家中奶奶的屏風上出現龍的裝飾,家裡也到處擺放石像龍,這可是犯大不逆之罪啊!

 

【看電視學歷史】 大家來找碴之〈花木蘭〉的10大問號

No8說媒

動畫一開始的說媒橋段,木蘭到媒婆家考試,然而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古代男女之防相當嚴格,男女授受不親,大家閨秀不能隨時拋頭露面,原本只是禮教規範到後來演變成文化,成為每個人必要須接受的規範,如此就產生一個問題:男女都不能直接見面,要怎麼結婚呢?因此媒人就應運而生了。

通常家庭會找媒人幫忙找門當戶對的對象,不是像動畫裡木蘭拋頭露面直接找媒人,這樣的女生在古代非常「扣分」。

媒人的形象並不好,成語「三姑六婆」是貶義的,而媒人正是六婆之一,大眾對媒人的刻板印象大概是:沒見識、長舌、醜陋、俗艷,這個形象確實呈現在動畫裡的媒人身上。木蘭的考試內容──婦德、婦容、婦言、婦功,是源自三從四德,這裡也符合古代約束女性的禮教。

(參照:高中歷史第2冊中國史(全))

 

【看電視學歷史】 大家來找碴之〈花木蘭〉的10大問號

No9祠堂

〈Reflection〉中有一幕是木蘭在祠堂裡對著祖先牌位,邊唱邊卸妝,後來木蘭代父從軍,奶奶祈求列祖列宗保佑木蘭,於是祖先開會後,陰錯陽差下派出木須追回木蘭。

祠堂指的是放祖先牌位的場所,最主要的功能是祭拜祖先,以求家庭和睦昌盛,展現華人重視家庭結構的文化。華人慎終追遠的習俗,最早從商代開始,然後發展出牌位、喪葬儀式、掃墓等文化,祠堂一開始是建在墓地的小廟,後來越蓋越華麗,不過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,民間不得立祠。到明代嘉靖「許民間皆聯宗立廟」,所以南北朝木蘭家中有祠堂推論上是不可能的。

除此之外,祠堂的規格本身也有問題。基本上祠堂一般放的是牌位,但動畫裡放的全是碑,這不太合理,另外傳統有重男輕女的觀念,祠堂通常只會擺男性與其妻的牌位,並不會擺女兒、媳婦家人,所以動畫裡祖先分兩派吵架是不可能的,甚至續集李翔帶李家的牌位入花家的祠堂,通常是入贅才有的情形,看來李翔在那個保守的年代,思想很前衛呢!

(參照:高中歷史第2冊中國史(全))



下載 (1).jpg

No10 君與臣民

在動畫中,皇帝與人民的關係看起來很近,人民可以進到紫禁城參加慶典、臣子可以抱皇帝等,然而古代的皇帝親和力沒那麼高。

傳統儒家思想強調忠君思想,論語言「君君,臣臣」,君臣之間的分際說得很清楚,尤其朝代越後越強調君主的權威,木蘭是不可能與皇帝肢體接觸的,且皇宮防衛甚嚴,非相關人士不得進入,就連皇帝也很少外出,偶爾才有個南巡。當皇帝被入侵的單于綁架,理論上應該有人喊「護駕」,然後衝出一堆守衛才對,皇帝駕崩是一件大事,意味政局不穩,應該沒有一個朝代會希望皇帝隨便駕崩,所以非常注重皇帝的健康與安危,這也是為什麼皇宮不得閒雜人等出入,除了塑造威嚴,也更是為了保護皇帝。

(參照:高中歷史第2冊中國史(全))

 

恭喜你找到10大疑點,沒有全部找到的…也複習了歷史知識了嘛,學習其實不是只從課本上學,而是當發現知識原來就在身邊,是可以操之在己的,才是學習最好玩的地方。如果有國高中生看到這篇,很建議你可以將動畫片中的內容跟課本知識結合,加深印象;如果有幸讓歷史老師看到,也很歡迎將這部動畫當成教材喔。

 

補充資料:提供給國中國文老師們的教學建議:樂府詩《木蘭詩》 V.S 動畫《花木蘭》

 

圖片來源:網路抓來,大概都是網友截圖的,本文沒有營利目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尚老師 的頭像
    尚老師

    尚老師的課後私教

    尚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